抗疫岁月中的教育之光
疫情数据背景下的教师诗歌创作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8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8万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期间,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669例,累计死亡病例3329例。
在这段特殊时期,全国教育系统面临严峻挑战,教育部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近53万所被迫停课,在校生2.8亿人无法正常返校学习,面对这一局面,全国1454万专任教师迅速转向线上教学,确保"停课不停学"。
教师诗歌中的疫情数据印记
许多教师将疫情期间的所见所感化作诗行,其中不乏对疫情数据的艺术化表达,北京市某中学语文教师王老师在其诗作《数字背后》中写道:
"确诊病例每日攀升/从三位数到四位数/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三十一个省区市/无一幸免/死亡病例每增一例/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碎"
这首诗创作于2020年2月中旬,当时国家卫健委通报显示,2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152例,其中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13436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2364例),截至2月12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804例,累计死亡病例1367例。
江苏省南京市一位小学教师李老师的作品《云端课堂》则记录了线上教学的场景:
"钉钉群里五十三张笑脸/腾讯会议中四十二个家庭/每天八点准时签到/两节语文三节数学/下午还有美术和音乐/屏幕那端偶尔传来咳嗽声/是张家孩子感冒了/还是李家老人不舒服"
根据南京市教育局2020年2月统计数据,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达120万人次,教师日均在线授课时长平均6.8小时,学生日均在线学习时长5.2小时,全市共开设在线课程1.2万门次,覆盖学生98.6万人。
各地区疫情数据与教师诗歌创作
湖北省教师诗歌中的疫情数据
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湖北教师的诗歌作品尤为感人,武汉市某高中教师张老师在其长诗《封城日记》中写道:
"一月二十三日/武汉封城/一千一百万市民居家隔离/二月四日/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一千张床位/二月八日/雷神山医院启用/一千六百张床位/方舱医院陆续建成/超过两万张床位/只为收治那每日新增的四五千病例"
根据湖北省卫健委数据,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封城期间,武汉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008例,占全省的78.9%,占全国的44.7%,最高峰时期,武汉市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万例(含临床诊断病例),全市共建成16家方舱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467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000余人。
广东省教师诗歌中的抗疫数据
广东省广州市一位中学教师陈老师在《木棉依旧红》中写道:
"广州塔下不再人潮涌动/地铁日均客流量从九百万降至六十万/白云机场出入境航班从一千二百架次减至不足百架/而我们/在粤省事小程序里填报健康信息/穗康码绿码成为通行证"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2020年2月,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仅为63.5万人次,同比下降93.5%;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81.4%,其中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89.7%,而"粤省事"小程序健康申报系统在疫情期间累计服务超过1.2亿人次,穗康码累计发放超过3000万个。
浙江省教师诗歌中的防疫数据
杭州市某小学教师林老师的诗作《健康码》中写道:
"红黄绿三色/决定你能否走出小区/杭州首创的健康码/一周内推广至全国/每日千万人次的扫码记录/构筑起数字防疫长城"
根据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计,杭州健康码自2020年2月11日上线以来,一周内全国超过100个城市陆续采用类似系统,截至2020年3月底,浙江健康码累计申领量超过5500万,日均使用量超过2000万人次,峰值时达到3200万人次/日。
教师诗歌中的国际疫情数据对比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教师也将国际疫情数据融入创作中,上海市某国际学校教师赵老师在《地球村的春天》中写道:
"当中国新增降至两位数/意大利单日新增突破六千/当武汉方舱医院陆续休舱/纽约开始搭建临时停尸房/当我们的学生重返校园/英国宣布全国停课/病毒没有国界/抗疫不分种族"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2020年3月下旬,中国境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3月18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降至34例,且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而同期意大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达到6557例(3月22日),美国纽约市因死亡人数激增,不得不在多个地点搭建临时停尸房,英国则于3月18日宣布全国学校停课,影响约1000万学生。
疫情数据变化与教师心境转变
教师诗歌也记录了随着疫情数据变化而产生的情感波动,成都市某中学教师刘老师在《数字的春天》组诗中写道:
"二月十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478例/我的心沉到谷底/三月十八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34例/我的眼眶湿润了/四月八日/武汉解封/七十六天的坚守/换来春暖花开"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在2020年2月12日达到峰值15152例(含临床诊断病例),随后呈现下降趋势,3月18日降至34例,4月8日武汉解封当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63例,其中61例为境外输入,这一数据变化过程与教师诗歌中的情感脉络高度吻合。
线上教学数据与教师诗歌创作
线上教学的普及也为教师诗歌提供了丰富素材,深圳市某小学教师黄老师在《网课进行时》中写道:
"早上八点/五十八个家庭同时上线/摄像头打开率92%/麦克风静音率100%/作业提交率从第一周的65%/提升到第六周的98%/批改电子作业到凌晨/我的视力又下降了100度"
深圳市教育局2020年3月调研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均到课率为95.3%,作业提交率从第一周的68.7%提升至第六周的97.5%,教师日均线上工作时长9.2小时,比正常教学时长增加2.3小时,全市约35%的教师反映出现视力下降、颈椎不适等健康问题。
教师诗歌中的抗疫物资数据
抗疫物资的紧缺与调配也成为教师诗歌的主题之一,天津市某职业院校教师郑老师在《口罩》一诗中写道:
"全国口罩日产量/从一千万只增至一亿只/仍不能满足需求/学校储备的五千只口罩/要支撑两百教职工/三十天的防护/每一只都弥足珍贵"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0年1月底我国口罩日产量约为1000万只,到2月底迅速提升至1.16亿只,3月中旬进一步达到1.5亿只,但按照当时全国7.8亿就业人口计算,即使日产量达到1.5亿只,每人每周也只能分到不到2只口罩,各地学校防疫物资普遍紧缺,许多教师不得不重复使用口罩。
数据背后的教育温度
新冠疫情教师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这场世纪疫情中的教育故事,从确诊病例数到线上教学数据,从防疫物资统计到国际疫情对比,这些冰冷的数据通过教师的笔触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正如北京市特级教师李老师在其诗作《数据与生命》中所写: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次数据变化/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而我们教师/在云端守护着祖国的未来/用诗歌记录这段特殊的历史"
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国教师创作的抗疫主题诗歌超过10万首,各地教育部门组织的线上诗歌朗诵会超过5000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特殊时期中国教育系统的珍贵档案,记录着1454万教师和2.8亿学生在疫情中的坚守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