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顾与分析
成都新冠疫情概况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经历了多轮疫情考验,根据成都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成都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000例,其中本土病例占比较大,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疫苗接种发挥了关键作用。
成都疫情数据统计
2022年7月疫情数据
2022年7月15日至7月31日期间,成都市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7例,无症状感染者432例。
- 7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28例
- 7月2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例,无症状感染者56例
- 7月2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72例
- 7月3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无症状感染者42例
这一波疫情主要集中在成华区、锦江区和武侯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4%、28%和2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数病例与当地某娱乐场所聚集性疫情相关。
2022年11月疫情数据
202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成都市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32例,无症状感染者3876例,具体数据如下:
- 11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无症状感染者98例
- 11月1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8例,无症状感染者156例
- 11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2例,无症状感染者287例
- 11月2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6例,无症状感染者345例
- 11月2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8例,无症状感染者298例
- 11月3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5例,无症状感染者142例
这一轮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涉及全市多个区县,其中高新区、天府新区和金牛区病例数较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25%和18%。
成都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成都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5000万剂次,
- 第一剂次接种:约2100万人次
- 第二剂次接种:约2000万人次
- 加强免疫接种:约900万人次
全市18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到95.6%,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达到89.3%,在2022年11月疫情高峰期,疫苗接种对预防重症和死亡发挥了显著作用,重症病例中未接种疫苗者占比高达78%。
疫情防控措施与效果
成都市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分级分类防控策略,以2022年7月疫情为例,成华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高风险区,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管理措施;锦江区和武侯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管控措施,通过精准防控,疫情在两周内得到有效控制。
2022年11月疫情期间,成都市启动了方舱医院建设,共设置床位8000余张,累计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5600余人,全市设置了近300个核酸检测点,单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300万人次。
疫情经济影响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4-6月)成都GDP同比增长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季度(7-9月)GDP同比增长3.1%;第四季度(10-12月)受疫情影响,GDP增速回落至1.8%,全年GDP总量达到20817.5亿元,同比增长2.8%。
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2022年成都接待游客1.2亿人次,同比下降32%;旅游总收入1850亿元,同比下降35%,餐饮业收入同比下降28%,零售业下降15%。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
成都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1-2022年新冠疫苗接种后报告不良反应率为1.2/万剂次,
- 一般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占89.6%
- 异常反应(如过敏反应等)占10.4%
- 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仅占0.03%
这些数据表明,成都使用的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
疫情后期防控调整
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成都市自2022年12月7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取消"入川即检"措施,药店对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取消实名登记,医疗机构门急诊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政策调整后两周内(12月7日-12月21日),成都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日均接诊量从1500人次上升至45000人次,增长了29倍,120急救电话呼入量从每日3000余次增至12000余次,全市ICU床位使用率从60%上升至85%。
成都作为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面临巨大挑战,通过疫苗接种、精准防控和医疗资源扩容,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率,成都市将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数据显示,疫苗接种是防控疫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成都市将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服务,特别是提高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的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