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顾与分析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已经深刻影响了全球各国,中国作为最早发现疫情的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本文将基于公开数据,回顾国内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及关键数据。
疫情时间线概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中国内地首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是在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防控措施。
截至2023年3月,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实施"乙类乙管"政策,从最初发现到政策调整,国内新冠疫情持续了约3年3个月时间。
关键时期疫情数据
2020年初武汉疫情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19558例,其中重症病例3216例,累计死亡820例,这是国内疫情的第一个高峰。
2020年2月12日,湖北省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创下全国单日新增最高纪录,截至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时,武汉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333例,占全国总数的62%。
2021年Delta变异株疫情
2021年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发现Delta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随后扩散至全国多个省份,截至2021年8月22日,这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282例,涉及16个省份。
以江苏省为例,2021年7月20日至8月23日期间,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20例,其中扬州市报告568例,南京市报告235例,扬州市在8月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58例的峰值。
2022年Omicron变异株疫情
2022年3月,上海暴发Omicron变异株引发的疫情,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000余例,无症状感染者超过54万例。
2022年4月13日,上海市单日新增确诊病例2573例,无症状感染者25146例,创下全国单日新增感染者的最高纪录,这轮疫情中,上海市累计死亡病例588例,其中大部分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各省市疫情数据举例
北京市疫情数据
202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1872例,无症状感染者32456例,11月21日达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542例的峰值。
广东省疫情数据
202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广东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2356例,无症状感染者287653例,广州市在11月17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255例,无症状感染者8989例。
重庆市疫情数据
202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重庆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4789例,无症状感染者215678例,11月27日达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209例,无症状感染者8583例的峰值。
全国累计数据统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约92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30699例。
- 2020年累计确诊病例87071例,死亡4634例
- 2021年累计确诊病例15243例,死亡2例
- 2022年累计确诊病例约900万例,死亡26063例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全国单日新增感染者数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到峰值,当日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达到286.7万人次。
疫苗接种数据
截至2023年1月2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1亿,完成全程接种12.7亿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3亿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口的90.6%,完成全程接种89.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5.7%。
医疗资源使用情况
2022年12月疫情高峰期间,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日诊疗量最高达到286.7万人次,是2022年同期的16.4倍,重症床位使用率最高达到81.7%。
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12月11日至2023年1月10日期间,全市发热门诊累计接诊患者约47.3万人次,急诊累计接诊患者约98.6万人次。
经济影响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是1992年有季度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全年GDP增长2.3%,是1976年以来最低增速。
2022年,全国餐饮收入43941亿元,同比下降6.3%;国内旅游人次25.3亿,同比下降22.1%;电影票房300.67亿元,同比下降36.4%。
国际比较数据
截至2023年1月,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6.7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70万例,中国确诊病例数约占全球总数的1.4%,死亡病例数约占全球总数的0.5%。
从死亡率看,中国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33%,远低于全球平均的1.01%和美国的1.07%。
国内新冠疫情从2019年12月持续至2023年初,历时约3年3个月,期间经历了多个波次的疫情高峰,各地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随着病毒变异和疫苗接种普及,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调整,这些数据为我们理解疫情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