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尚网

新冠疫情党员奋战一线,新冠疫情党员奋战一线心得体会

无畏逆行守护人民健康

在新冠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和事例,展现党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英勇表现。

新冠疫情党员奋战一线,新冠疫情党员奋战一线心得体会

党员先锋队构筑抗疫防线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20年2月17日24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2752例,其中重症病例8030例,累计死亡病例1381例,面对严峻形势,全国4.2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党员占比超过60%。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员医生张定宇尽管身患渐冻症,仍带领全院600多名职工坚守岗位,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该院累计收治患者超过2800例,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近70%,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社区防控中的党员身影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2020年6月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期间,全区共有3.2万名党员下沉社区,参与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在短短两周内,朝阳区完成了对全区约350万常住人口的核酸检测,累计采样超过400万人次,检测出确诊病例79例。

上海市在2022年春季疫情期间,全市共有72万名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据上海市卫健委数据,3月1日至5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189例,无症状感染者547641例,党员志愿者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协助完成核酸检测超过3亿人次,配送生活物资8500多万份。

方舱医院里的党旗飘扬

方舱医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创新举措,以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为例,该院从2020年2月5日启用至3月10日休舱,共收治患者1124例,治愈出院833例,转院291例,医院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患者成立志愿服务队,协助医护人员开展病区管理、心理疏导等工作。

2022年,长春市在疫情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5家方舱医院,总床位达1.5万张,据吉林省卫健委通报,3月1日至4月30日,长春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445例,无症状感染者189350例,方舱医院内设立的临时党组织带领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核酸检测中的党员担当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广州市在2021年5月荔湾区疫情中,组织全市党员突击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据广州市卫健委数据,5月21日至6月18日,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3650万人次,发现阳性样本186例,党员医护人员顶着30多度的高温,日均工作16小时,最快实现6小时完成一个街道的全员检测。

深圳市在2022年"0131"疫情期间,3天内完成全市1800万人的核酸检测,数据显示,1月31日至2月2日,全市共设置采样点4876个,投入采样人员4.8万人,其中党员占比超过75%,累计检测出阳性病例68例,及时阻断了疫情传播链。

物资保障中的党员力量

疫情期间的物资保障同样离不开党员的奉献,武汉市在2020年封城期间,全市5.7万名党员参与生活物资配送工作,据统计,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市累计配送蔬菜7.2万吨、肉类1.5万吨、米面油等主食15万吨,保障了900多万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党员带头组建的保供小组累计配送食品药品等生活物资超过1.2亿份,特别是对独居老人、孕产妇、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党员志愿者实行"一对一"服务,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数据背后的党员故事

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党员故事,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党员钟小锋连续工作40多天,带领护理团队照料200多名患者;北京市海淀区一位社区书记带领党员团队,3天内完成辖区10万人的信息排查;深圳市一位党员快递小哥自发组织车队,免费为医护人员运送物资2000多趟次...

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共有3000多名党员因公殉职,数万名党员因过度劳累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新冠疫情防控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也是一次对全体党员的严峻考验,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医疗救治、社区防控、核酸检测还是物资保障等各个环节,党员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钢铁长城,这种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