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尚网

扬州新冠疫情看戏,扬州新冠疫情看戏视频

数据背后的抗疫历程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东部重要城市的扬州,在这场疫情中也经历了严峻考验,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回顾扬州在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与成效,特别是2021年夏季那场令人记忆深刻的疫情反弹。

扬州新冠疫情看戏,扬州新冠疫情看戏视频

2021年夏季扬州疫情爆发概况

2021年7月底,扬州市突发本土新冠疫情,这次疫情主要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根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官方数据,从7月28日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到8月26日实现零新增,扬州共经历了近一个月的抗疫攻坚战。

数据显示,2021年7月28日至8月26日期间,扬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70例,7月28日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后,疫情迅速扩散,7月30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例,8月1日新增26例,8月2日新增40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疫情高峰出现在8月5日,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58例,创下单日新增最高纪录,此后,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加强,新增病例数开始逐步下降:8月10日新增54例,8月15日新增6例,8月20日新增1例,直至8月26日实现零新增。

疫情数据分析

从病例分布来看,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和江都区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区域,具体数据显示:

  • 广陵区累计确诊病例198例,占全市总数的34.7%
  • 邗江区累计确诊病例172例,占30.2%
  • 江都区累计确诊病例94例,占16.5%
  • 其他区域合计106例,占18.6%

从年龄结构分析,感染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42.3%,这与扬州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以及初期棋牌室聚集性感染有关,具体数据如下:

  • 0-17岁:23例(4.0%)
  • 18-59岁:306例(53.7%)
  • 60岁及以上:241例(42.3%)

从临床分型看,大多数病例为普通型和轻型,危重型病例占比较低:

  • 轻型:189例(33.2%)
  • 普通型:358例(62.8%)
  • 重型:18例(3.2%)
  • 危重型:5例(0.9%)

疫情防控措施与成效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扬州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根据官方通报,扬州在疫情期间共开展了12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超过3000万人次,8月3日至8月5日进行的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共采样检测332.5万人次,发现阳性13例;8月7日至8月9日的第五轮检测共采样检测336.4万人次,发现阳性5例。

在医疗救治方面,扬州迅速启用了3家定点医院,设置床位1500张,并调配了全省医疗资源支援,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扬州共投入医护人员5600余名,其中外地支援医护人员达2300余名,截至8月31日,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达到412例,占确诊病例总数的72.3%。

在疫苗接种方面,尽管疫情爆发时扬州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仅为40%左右,但在疫情发生后,扬州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数据显示,到2021年8月底,扬州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800万剂次,全人群接种覆盖率超过85%,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提升至75%以上。

社会经济影响

疫情对扬州社会经济造成了显著影响,根据扬州市统计局数据,2021年8月,扬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7%,旅游业收入下降超过90%,扬州著名的瘦西湖景区在疫情期间关闭23天,直接经济损失约1.2亿元。

工业生产也受到冲击,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但医药制造业逆势增长,同比增长2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

就业市场同样承压,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1%,比7月上升1.3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受冲击最大,餐饮业、住宿业从业人员临时失业率超过30%。

经验与启示

扬州疫情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数据分析显示,早期棋牌室等密闭场所的聚集性活动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初期确诊病例中有68%与棋牌室活动相关,这提示在疫情防控中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聚集场所。

另一个重要启示是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数据显示,在扬州疫情中,完成疫苗接种的感染者转为重症的比例仅为0.3%,而未接种疫苗者这一比例达到8.7%,相差近30倍,这充分证明了疫苗接种在降低重症风险方面的显著效果。

扬州疫情还展示了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疫情期间,扬州利用"健康码"系统追踪密切接触者超过5万人次,通过流调确定传播链27条,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扬州新冠疫情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城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的应对能力和 resilience,从570例确诊病例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普通市民的共同努力,数据是冰冷的,但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感人的故事。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扬州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是应对疫情的关键,只有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断完善防控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