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的版本有多种,常见的有蓝牙4.0、蓝牙5.0等。

蓝牙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技术,自1994年由爱立信公司提出以来,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演进,以下是对蓝牙版本及其特性的分析:
蓝牙版本概述
版本 | 传输率 | 特点 | 发布日期 |
V1.1 | 约748~810kb/s | 早期设计,易受干扰,传输率低 | 2001年 |
V1.2 | 同样748~810kb/s,但增加了抗干扰跳频功能 | 2003年 | |
V2.0 | 1.8M/s~2.1M/s | 双工模式,支持EDR技术和高质素图片传输 | 2004年 |
V2.1 | 新增 Sniff Subrating 省电功能和 SSP 简易安全配对功能 | 2007年 | |
V3.0 | 新增了可选技术 High Speed,传输率可达24Mbps | 2009年 | |
V4.0 | 低功耗,集成了三种规格(传统蓝牙、高速蓝牙和低功耗蓝牙) | 2010年 | |
V5.0 | 低功耗,最高传输速率2Mbps,但存在设备兼容性差、电波干扰等问题 | 2016年 | |
V5.1 | 改进了V5.0的问题,但最高传输速率仍为2Mbps | 2018年 | |
V5.2 | 引入LE Audio,改善了音频质量,并增强了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 | 2020年 | |
V5.3 | 引入PAwR(带响应的周期性广播),支持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节能特性 | 2021年 | |
V5.4 | 引入加密的广播数据(EAD),支持LE GATT安全级别特征,增强安全性 | 2022年 |
各版本详细分析
1、V1.1:
这是蓝牙技术的早期版本,传输率较低,只有748~810kb/s,且容易受到同频率设备的干扰,影响通讯质量。
2、V1.2:
在V1.1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干扰跳频功能(AFH),减少了与其他无线通讯装置之间的干扰问题,同时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3、V2.0:
传输率提升至1.8M/s~2.1M/s,支持双工模式,可以一边进行语音通讯,一边传输文档或高质素图片。
新增了EDR(Enhanced Data Rate)技术,通过提高多任务处理能力来降低功耗。
4、V2.1:
新增了Sniff Subrating省电功能,将设备间相互确认的讯号发送时间间隔从0.1秒延长到0.5秒,降低了功耗。

引入了SSP(Simple Secure Pairing)简易安全配对功能,改善了配对体验,并提升了使用和安全强度。
5、V3.0:
新增了可选技术High Speed,利用802.11 WiFi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传输率可达24Mbps,是蓝牙2.0的8倍。
引入了UCD单向广播无连接数据技术,提高了设备的相应能力。
6、V4.0:
最大的特点是低功耗,集成了传统蓝牙、高速蓝牙和低功耗蓝牙三种规格。
BLE(Bluetooth Low Energy)技术专为移动设备设计,功耗较老版本降低了90%,适用于心率监测器等低功耗设备。
7、V5.0:
虽然传输速率提升至2Mbps,但存在设备兼容性差、电波干扰等问题。
8、V5.1:
改进了V5.0的问题,但传输速率仍保持在2Mbps。
9、V5.2:
引入了LE Audio,改善了音频质量,并增强了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
10、V5.3:
引入了PAwR(带响应的周期性广播),支持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节能特性。
11、V5.4:
引入了加密的广播数据(EAD),支持LE GATT安全级别特征,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蓝牙技术从早期的V1.1版本发展到现在的V5.4版本,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升级和改进,每个新版本都在传输速率、功耗、安全性和功能方面有所提升,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了解蓝牙版本的演进对于选择和使用蓝牙设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匹配设备与功能需求,确保兼容性和稳定性。